第192章 国魂祠
“大总统驾临, 让徐某寒舍增光不少啊!” 徐世昌看着前来拜访 的冯国璋笑道。
“在徐翁面前 华甫不过是后进, 徐翁称华甫表字便可以了。” 冯国璋让警卫侯在门外,谦虚地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礼不可废。” 徐世昌摇头道。
“徐翁院里的这些护卫个个都是好身板, 精气神皆属上乘之选, 跟我的亲卫队比起来都不遑多让啊。” 徐世昌不改口冯国璋也不再劝, 倒是看到叶重留下来的士兵大为感慨。“这两年北京局势不稳 , 总有些宵小之辈想乘火打劫,本来担心徐翁受到打扰,如今看来,华甫杞人忧天天了。”
“让大总统见笑了, 我一个糟老头子, 别人哪里会过来打扰, 倒是上次张勋复辟, 犬子与兴武叙旧,随口提起, 兴武便从警卫营里面留了一小队人下来。 ” 徐世昌解释道,“快请进屋坐, 正好我弄到了点好茶叶, 一起品一品。”
徐世昌随口一说, 冯国璋听在耳里就不一样了, 叶重连自己的警卫营都能调出来给徐世昌,显然对徐世昌颇为敬重。
“徐翁真是好福气, 兴武这个民国第一号督军 都对徐翁敬重有加, 天下虽大,何处去不得, 倒是我这个大总统反倒是缩手缩脚, 想回一趟南方都不行。” 茶的口味虽好,不过冯国璋是武夫出身, 与徐世之这个文人不同, 此时又心事重重,哪里能品得出味道来。 落坐片刻, 便意有所指地道 。“兴武到北京来过几次我都未能与他碰上面, 每次都失之臂交, 说起来还真是让人感到可惜。”
“大总统不必如此,想信总会与兴武见上一面的。 你们都是统兵之人,到时候一定能谈得来。 ”
“哈哈,听说兴武不仅带兵打仗有一套,而且平易近人, 和兴武有过来往的曹锟,王怀庆无不赞誉有加, 徐翁说得对, 我和叶重一定会谈得来。” 冯国璋大笑道。
“对了,最近听说兴武对吉林孟恩远不甚满意, 想要中央罢免孟恩远, 不过发到中央的电报被人截留下来了, 我也不曾见到, 徐翁是兴武的恩师又是长辈,想来应该知情, 不知是否属实。”
“确有其事。 ” 徐世昌也不否认地道, “不过我也不太清楚他那边怎么回事,有了上文就没下文了, 想来还在等中央的决断。”
“段祺瑞现在虽然退居幕后,不过却暗中指挥党羽, 恐怕他未必会让兴武如意啊。” 冯国间忧心地道, “孟恩远不思袁大总统知遇之恩, 忠心于民国, 反而妄图复辟, 其品行就有问题, 担任吉林督军几年, 不事生产, 反而让吉林境内鸦片种植有愈演愈烈之势。 又大肆发行军用票,中饱私囊, 极尽收刮之能事。 种种迹象表明孟恩远确实不足以再担任吉林督军。 兴武向中央的建议很好啊。 至少我是大力赞成的。”
被段祺瑞逼得进退维谷, 冯国璋都快被逼出了内伤, 眼下叶重在东北唱这么一出, 不由让冯国璋喜出望外, 若能联合叶重, 段祺瑞在北京就算再强势, 也不足为患, 至于会不会让叶重坐大, 就不是冯国璋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了。
“大总统这番话我会如实转告给兴武, 不过到时候兴武会如何决定, 我就不做任何保证了。” 徐世昌沉吟了片刻, 开口道, 坦白说, 以北京的局势, 由冯国璋主动提出, 叶重插足北京政坛确实是天赐良机。 不过在奉天住了几天, 徐世昌与叶重私下交流过, 叶重此时并无这样的想法。 不由让徐世昌心里微微有点失望。
¥¥¥¥¥¥¥¥¥¥¥¥¥¥¥¥¥¥¥¥¥¥
民国七年 2月15日。
奉天城南, 离日军29联队驻地15公里的地方, 在叶重授意下,兴建起来了一片建筑。 有六座高达七层,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塔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施工。 另外还有大片的空留地, 留待以后扩建
正门几根古朴而大气的大理石柱 顶上有一块石匾, 上面刻着三个笔走龙蛇的大字,“国魂祠”。
“国魂,国魂, 国人之魂,民国之魂!” 王永江看着石匾上的大字,不由喃喃出声。
眼下出现在国魂祠的阵容 绝对是空前豪华的, 叶重,蒋方震,王永江,孙烈臣,王厚纯,何锐,何琪开, 甚至通辽的黄炳文, 绥远的 吕文昭, 黑龙江的刘尚清, 毕桂芳等叶重治下的军政高层都无一利外的出现在了国魂祠前。
“兴帅厚此薄彼啊, 只有战死沙场的将士才能将牌位放进国魂祠, 我们这些文人恐怕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黄炳文被叶重一纸电文从 通辽召来, 来之前也没想过会与奉天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会面, 看此情形, 以后国魂祠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