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二九章 人口补充(1/2)

    大夏的杨州城以及原武国的除州,这样的迁移也在发生。

    不过更多是百姓自发迁徙。

    江北安抚使衙门日夜不停的转运这些难民,将他们安置在江北或者渡江运到江南。

    或者直接在

    杨州登船,被大型的海船拉着跨过茫茫大海,到北方商贸部新开拓出来的北四岛地区定居,那边的气候环境,也是非常适合老百姓耕种生活。

    当地的土著民都是身材矮小的小矮子,大概也就几十万的人口。

    在北四岛那边根本就没形成太大的抵抗,就直接选择归附了大夏,成为大夏的顺民。

    但是这些矮子土著没办法将北四岛全给开发出来,就需要中原地区往那边移民。

    北四岛的移民船在冬季,海上天气最好的时候开始了大移民。

    南部从杨州、通州等地开始起航,沿海北上到武国的密州地区。

    再沿着漫长的海岸线向东后南下,绕行到鹿国和新瀛州。

    海州地区也设着难民转移点,愿意走的同样会渠道新瀛州。

    再向北则是通过淮水直抵下邳,在下邳将难民装船运走。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武国的难民被运走数十万。

    等到武烈发现的时候,武国的人口整整少了十分之一。

    当即将他气得在龙城府掀了桌子,夏国这是要掘他的根啊。

    跟南楚那几位不同,武烈马上就看出了夏国的狼子野心。

    什么帮助武国解决难民的问题?全都是特么的借口!

    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挖空他的国家和子民。

    但是面对这样的堂而皇之的阳谋,武烈发现竟然丝毫没有办法。

    梁武之战规模之大,超出诸国间历次的战争。

    梁国出动的军队超过五十万。

    各类辅兵民壮都算上,起码要百万以上。

    这完全就是两国之间的倾国之战,谁输了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武烈虽然有完备的计划,能够将这场倾国之战给打赢。

    但是却不得不实施大量的坚壁清野战术。

    造成国内出现大量的难民。

    偏偏那些地方官不作为,为了减轻压力让难民去大夏。

    若是少也就算了,谁知道夏国动起手来,竟然丝毫不留余地。

    明目张胆的进入沦陷区挖人,然后整船的不知道运到哪里去?

    这样下去还能了得?就算打赢了,老百姓没了他去统治谁去?

    但是能拦着难民吗?肯定不能拦,这是难民活命的唯一机会。

    若是拦住了,国内恐怕立即就会发生暴乱。

    在倾国之战的当下,若是内部再起暴乱,那武国真就回天乏术了。

    武烈狂躁的四处乱转,最后只能让礼部派人向夏国提出抗议了事。

    不过心中也决定,尽快结束与梁国的战争,省得拖得时间太长,被夏国掏光了底子。

    其实不仅是夏国在动手,就连隔壁的周国也在大量的吸纳流民。

    从大名府和博州向周国境内运人,不过没有那么大张旗鼓罢了。

    比起夏国的动作完全不值一提,就算是运上两年也动不了他们武国的筋骨。

    武烈索性就没去管它,不能再招惹一个大国了。

    “姬明成,你还真是属狼的,不注意就要咬一口!”

    想明白这些,武烈只能对着空旷的宫殿狠声骂道。

    然后尽快推动与周国的谈判。

    调集军队再次应对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