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二六章 唐楚战事(1/2)

    从翔龙府到临安远不止千里,在钱萱的支持下,一路上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李成也会时不时的停下到民间巡视一番,同时也让钱萱缓解下舟车劳顿的辛苦。

    岭南与东海南路完全是两个分界线,东海南路由于开发比较早,而且受到永春州和全州等地的辐射,老百姓的生活安稳而富足。

    岭南因为旧世家的影响,如今不过刚刚开始转变。

    李成对此责令政务院及当地官员,一定要认真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今岭南全境几乎全部收复,只有西南部山区还有部分蛮族没有归附。

    另外就是于紫萱和钱峰在夏楚蜀滇交界地带留下的五通神教。

    这些都需要逐步渗透、同化和感化才能解决。

    但是广大的岭南地区的割据势力基本扫清,剩下的就是需要大力发展建设。

    民政、商贸、军事、安全都要抓,每只手也都要硬。

    争取尽快将岭南变成另一个江南,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段时间大量的官员到岭南赴任,已经带来了不少的新风气。

    还有国安院对于公共安全事务进行整肃和改编。

    剔除老弱县兵,将各地的公安事务人员进行重新培训上岗。

    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而地方官也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精力十足,又了解民生发展的细节。

    处理起地方事务来,也是驾轻就熟,比老油条也更务实。

    李成离开岭南也算是放心了。

    车队一路走走停停,经虔州、信州直到衢州。

    李成终于忍受不了上万的军队保护,强烈要求第三军返回驻地。

    衢州已经是腹心之地,根本就不必要再那么多的兵马保护了。

    而且如今临安到衢州地区的官道,也就是水泥路已经修好。

    沿着这样的道路,几乎一个月就能到达临安。

    还这么多人保护着,耗费巨大不说也膈应的慌。

    李成就通知了枢密院一声,让第三军回了东海南路。

    本来第三军的驻地也是在东海南路那边。

    去岭南也不过是临时抽调帮忙的,水泥路走起来就是平稳。

    在东海南路的时候,他就见过多条道路的修筑。

    无数的百姓自发加入筑路队,沿着绵延的群山开山碎石、修筑道路。

    这些都是普通的百姓,并非是那些劳役,民政部也是开着工钱的。

    每当非农忙时节,地方官就会发动大批民众,支持交通部的建设。

    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需要良好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

    这些老百姓刚开始不太理解,后来每天都能拿到工钱,积极性比地方官都高。

    每次都是将地里的活尽快干完,就去当地官府询问是否能去修路、修渠。

    甚至后来,将家里的田地、茶园交给家人,壮劳力连农忙也不停歇了。

    李成当时得知这种情况,瞬间觉得是回到了当初的“大飞跃”时代。

    到处都是激情澎湃的乡民,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

    衢州这边紧邻唐国边境,山的那边就是唐国的歙州。

    自从唐国为了攻打楚国,将信州“还”回来之后,衢州的安全性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