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一二章 蒸汽动力(2/2)

后面则是一座庞大的锅炉样的东西。

    “这就是你们仿制出来的蒸汽机?”

    李成有些惊叹的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

    起码高有两米多,后面连着许多的管子。

    在向后都被封在里面,他也看不清楚里面的构造。

    但是大概能想出来是怎么个情况,无外乎就是蒸汽的驱动装置。

    走到船舱的最后,他看到一些齿轮模样的东西,跟船舱的后面联动着。

    “舵轮呢?就是驱动船往前走的轮子在哪里?”

    李成研究半天也没发现驱动舵轮,刘全听到他的问话,当即招呼一个壮汉,将船尾的一层隔板打开,李成凑过去一看,好家伙,都在这后面装着呢。

    许多的齿轮咬合紧密,推动着后方两个铁制的舵轮。

    其实严格说来不算是舵轮,而是两个轮浆。

    就是一个圆形的铁圈,上面带着许多的“翅膀”。

    像是水车差不多,能够推动船只前进或者后退。

    但是没办法操控方向,操控方向的还是后面的大舵。

    高明!真高明!

    这已经比地球时代的原始蒸汽船要先进很多了。

    只要将后面的驱动轮和船舵融合一下,换上传动轴和转向器就能媲美现代轮船。

    不过万向轴这样的东西对钢材的要求实在是太高,还有精准度也有很高的要求,暂时来说这些工匠们不见得能搞得出来,不过回头可以安排几个人试试。

    毕竟蒸汽机都出乎他的意料了,说不定将万向轴搞出来呢?

    “刘翁,这东西你们是怎么搞出来的?”

    李成退出后面的驱动舱,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刘全问道。

    “这个简单,就是蒸汽机费了点功夫。我们先研究大人提供的那台小蒸汽机,然后觉得看着不过瘾,就将它给拆掉了,每个零件都结合着说明书琢磨用途,然后在组合起来实验、再拆、再实验,后面我们觉得那台小的不过瘾,就开始仿制那些零件”

    李成越听嘴张的越大,完全被这些人的“破坏”精神折服了。

    一台蒸汽机拆个七零八碎,最后觉得不过瘾就自己造一台大的。

    你们咋这么牛呢?最奇葩的是还让你们给造出来了。

    通过刘全的讲述他得知,这些人仿制蒸汽机的时候也并非一帆风顺的,起码很多零件对于钢材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就派人到元岛去找好的钢材。

    正好新元城建设购置一批高强度的钢筋,这些人软磨硬泡的将那些钢筋磨了回来,自己重新冶炼了一番,开始铸造蒸汽机所需要的相关零件。

    当然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气密结构,这年代可没有橡胶。

    但是同样难不倒刘全等人,他们没有橡胶但是有树胶啊。

    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一通熬煮还真鼓捣出来类似的东西了。

    经过几个月没日没夜的鼓捣,第一台大型蒸汽机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然后通过测试完全不输于李成提供的那台蒸汽机,这些人当然不甘于摆在岛上生锈,一琢磨就将其弄到船上改造了起来,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李成听完也是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真牛啊!

    仿制和创新都是一流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