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情书》
引子 一、清晨遐思
引子一、清晨遐思
出生贫困磨难多
人生路上多坎坷;
几多好人伸援手
转危为安话蹉跎。
时间推移到1986年8月1o日。这天早晨晨雾浓重浓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就象天上撒下了一个大网似的把整个宇宙笼罩在雾的海洋里。
当王文进醒来的时候墙上的挂钟已是清晨5点。他翻身下地穿上衣服急匆匆往房西头人参园里走这个人参园虽说只有5帘人参但对他来讲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倾注的结晶。因此他每夜总得起来3次5次的。
王文进今年42岁他1.7米的个头五管端正面目清秀平易近人全身上下透出一股精明强干的气质。
说起这个小小的人参园子还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在1984年秋天二道江乡政府大力号召全乡农民展多种经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根据材料上的经验介绍集安市有的农民把人参从山上移植到田地里栽培并获得了高产。为此王文进在这方面动了心。他想:虽然自己以前没有栽种过人参但有经验可借鉴为何就不能在自己的农田地里试载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的两位老人他们都不赞成也不同意。尤其是养父那洪山在桃源村的人参场干过天天和人参打交道知道人参是既娇贵又容易得病的一种名贵药材。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最好的腐殖土那都是不能成功的。先他第一个反对。那洪山79岁身高1.83米长脸为人忠厚。他说:
“孩子算了吧咱们大队以前兴办的人参场土质又好还有两个技术员人参的成活率仅有百分之3o到4o一年下来要赔很多钱没用几年参场都赔黄了。你想在咱家房西头那块25度的山坡上栽人参一是土质不行二是技术不行三是资金不行准得赔个底朝天。”
文进管养父叫大爷他说:
“大爷您老人家不也是在人参场里干过吗?您隔三差五来看上一眼准保能行。”
大爷接过话茬说:
“我可没那两下子你快趁早拉倒吧。”
母亲在一旁插话说:
“文进你就别呈强好胜了你看咱们大队的人参场还不是干一次赔一次这你是知道的。再说你要技术没技术要钱没钱再加上咱这块黄土掺石子的地别说栽人参就是种玉米亩产才2oo多斤。听你大爷的没错。”文进说:
“娘你就让我试试吧。我不想多载我想栽5块帘子的就行。人参栽子用2年生的2o斤就够。咱家没有钱我去贷款乡政府和村里都能支持。不管赔与挣我都要试一试咱还能这么穷一辈子吗?”
他说到这里两位老人也只好说:
“儿大不由爷你就让他瞎折腾吧。”
至此他下定了在自家房西头黄土搀石子的地里栽人参的决心。
说干就干他先在乡政府财政所贷款5oo元。作为人参种栽款然后回来整理土地。人参栽在这样的黄土地上肯定不行。怎么办?他去供销社买回来一个大铁筛子把黄土用尖镐一镐一镐的刨起来大约有一尺多深。用筛子一锹一锹的筛出来细土留下把大小石头用扁担、土蓝一挑一挑的挑走。又去山上用参镐刨腐殖土又一车一车的用牛车拉回来共拉回腐殖土5o多车均匀的和黄土搅拌在一起;又把自家猪圈粪腐熟后打碎过筛子扬在地面上有1o公分厚再把杀虫剂兑水用喷雾器均匀的喷洒在地面上;然后用参镐再刨一遍打起了5个1o米长、1.2米宽的人参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接下来是去本乡的样子沟村买了2o斤2年生的人参栽子。大的有筷子粗小的8号线差不多。回家后分出一、二、三等用一天的时间栽上了日想夜盼的5帘子人参。
人参栽上了但往后的活还很多需要割蒿子、苫房草用来打参帘子;需要22号铁线;需要人参杈子、横梁;需要大棚塑料薄膜;需要割柴禾夹仗子。所有这些活计都没有难倒王文进。他利用秋收后冬春季节把这些工作紧锣密鼓地做的井然有序。在1985年清明节前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全部工作。
工夫不负有心人立夏过后新栽的人参6续的从地里悄悄的长出了嫩芽没几天时间葱绿的小人参全部出土成活率达到了9o%以上这使王文进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这一关顺利的过去了但能让人参在地里连续3——4年的时间里都这么郁郁葱葱的茁壮成长能让人参保苗率达到8o%以上这可是一个大难题。怎么办?困难是难不倒有心人的。接下来王文进去新华书店买回来“人参栽培技术”、“防治人参病虫害”的书籍.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真正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才能得来.王文进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手捧书本一遍一遍的学着,对重要的技术环节直至能背下来.于是,他就利用书本的知识来为人参打药,浇水,追肥,灭鼠……
他的辛勤劳动没有白白付出,他的智慧汗水没有白白流出,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掌握了人参的生长习性,摸准了人参病的规律和如何防治病虫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使人参的长势非常茂盛.从84年的二甲子到86年都变成了4品叶,5品叶,还有6品叶,而且保苗率达到了9o%以上。
此时,王文进看到了沉浸在浓雾弥漫里的挺拔翠绿、生机盎然的人参内心充满了激动思绪万千.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由童年到青年那些坎坷不平、多灾多难、不堪回的心酸往事:
1945年11月9日王文进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长直乡六里村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里排行老二父亲王延秋27岁身高1.75米,黑脸膛为人厚道少言寡语。因交不起地主租子一股急火得了白内障因无钱治疗使双目几乎失明只有o.4的光明度。母亲高凤英身高1.65米身材姣好面容俊俏裹足是一位家庭妇女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生文进那年正赶上国内战争家里穷的叮当响即是这样她还是拼死拼活的抚养着文进不但要做家务还要帮助双目几乎失明的文进的父亲干农活整天累的腰酸背疼面容憔悴。那年文进的大哥文天才只有8岁一天吃的都是野菜糊糊和地瓜干很少吃到一顿玉米面饼子。文进3岁那年又添了一个妹妹取名春兰一家5口人的生活更加窘迫。尽管这样两位老人看到又多了一个孩子还是很高兴。因此父亲、母亲更加忙碌更加拼命的为有钱人打工干活……
1949年1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王文进那年才5岁土改那年他家分到了5亩地两间土草房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倍基本上达到了自食其力生活有了保障。1953年文进的弟弟文占出生同年王文进在本村上了小学一年级……
很快6年过去了到1959年王文进小学6年毕业。此时的大哥文天因大跃进年代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不饱肚子独自闯关东去了。小学毕业的王文进因家境困难没有去考中学而留在家中想帮助老人干点活。15岁的王文进去集体参加劳动队长嫌他长的又小、又矮、又瘦、又黑说啥也不要。没办法体弱多病的母亲只好去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yuedu_text_c();
引子 二、背井离乡
引子二、背井离乡
196o年这是三年困难时期最为困难的一年很多人因挨饿而去了东北。王文进的家里也是无粮可填饱肚子。那时每人每天放4两粮食一顿都不够吃何况要吃一天呢?不加些野菜、糠麸、树皮之类又怎能填饱肚子呢?即是这样父亲和母亲还照样到集体去参加劳动实在是没有出路了。
正在这时文进的大哥文天从东北来信了。这是5月3o日那天收到的信。文天说他在黑龙江鹤岗市的一家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人能吃饱肚子让他们全家都去。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到了晚上一家5口人坐在油灯下商量如何去东北找文天。文进兄妹3人年幼无知只好听从父母安排。于是两位老人商量后拿定了主意。母亲说: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既然文天让咱们去就应该抓紧。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换个生存环境说不定还能活命。”于是父亲在第二天就去村办公所、乡政府办理了户口迁移证。第三天处理家里的破破烂烂该扔掉的扔掉该送人的送人。至于房屋和田地则让一个近房的伯父代管。走之前母亲对父亲说:
“他爹户口迁移证你拿着千万要保管好。”父亲答应着揣进了衣兜里……
6月的天气温和而不燥热。1o日清晨微风阵阵天空晴朗。当最后一颗启明星隐退之时正是王文进全家起程赶往东北之日。迎着晨风文进一家5口上路了。父亲穿一身青布衣服他挑着担子一头是行李和衣服一头是日用品和萝卜咸菜。母亲穿浅蓝大襟上衣蓝裤子挎着一个竹蓝里边装满了上车时吃的干粮。文进穿一身学生蓝的衣服背着一个书包装着一些杂乱内衣和日用品匆匆地步行在通往南泉火车站的道路上。只见大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向人们点头致意;天空上偶有几朵白云飘过也不时有飞机掠过天空向远处飞去;燕子嬉戏着在
空中飞舞……真美简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25里的路程一上午就来到了南泉火车站。文进一家5口人找了坐位坐下母亲去售票口买了半夜去鹤岗市的火车票。这趟列车到沈阳换车然后直达鹤岗市……
文进全家来到剪票口经剪票后上了一列长龙似的火车全家人高兴极了这是第一次坐火车啊!怎能不高兴呢?虽然文进的父、母亲都是4o多岁的人了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因此感到很神奇又很兴奋。一声长鸣火车启动了,由慢渐快外的向前疾驶着。车箱里坐满了人有不少的人挤在过道上。他们都穿着一些比较破旧的衣服估计大多数人是去东北的。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一排排的树木和楼房向后倒去一排排的路灯和汽车被抛在了后边…经过两天三夜的碾转和颠簸到达了终点站鹤岗站。
下了火车人挤人人挨人人头攒动。到处是陌生的面孔到处是陌生的楼房到处是陌生的店铺。文进一家人此时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们迷失方向了。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文进既感到好奇、感到新鲜又感到生疏、感到有些茫然。这么大的一座城市到那里去找哥哥呢?还好来的时候母亲把大哥的信封带在身上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缝人就打听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周折终于找到了文进的大哥文天。
文天住在一栋工人宿舍楼里很宽敞的房间里挤满了床铺。文天见到他们后高兴极了离别一年多的时间了又见到亲人怎能不高兴呢?他说:
“爹、娘你们来之前给我拍个电报我到车站接你们多好。”母亲说;“不拍电报这不也找着了吗?”听完母亲的话大家不约而同的都笑了。此时身在异地的一家人团聚了悲喜交集。互相问候之后文天领着全家来到一家国营饭店美餐了一顿。的确这一顿饭虽说是鱼肉极少但在文进的记忆中这是一顿既丰盛、又实惠的美餐。吃过了饭文天找到了单位领导说明了情况。他说是父母弟妹都是投奔他来的。请单位给予方便。单位的领导很客气也很和善。他把一个小会议室腾出来让文进一家先住进去等以后慢慢地再找住房。第二天文天请了假说要给全家落户口。当父亲伸手去衣兜里取户口迁移证时他的手僵在那里好半天放不下来。大家都很吃惊忙问出了什么事。父亲说:
“户口迁移证被小偷掏走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全家人都傻了。多么重要的证件怎么就不好好保管呢?完了这下全完了!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父亲也在擦眼泪。是啊现在埋怨还有什么用呢?也只能哑吧吃黄连有苦往肚子里咽。此时此刻。不亚于一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凝重默默无言。还是文天先打破了沉寂他说:
“爹、娘你们也不要难过了户口丢了也不是谁愿意的。我看我先去单位开个证明到派出所问一问能不能先落上临时户口。要是落上临时户口等以后也能慢慢转正。”
父亲和母亲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文天独自办事去了。他们老少5口在住处等着听信。
下午4点多钟文天回来了。他对父、母亲说:
“爹、娘现在派出所贴出了通知停止办理临时户口你们先在这里住几天再慢慢想办法。”母亲说:“也只好这样了。”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文天一个人的工资怎能养活6口人呢?况且那时的粮食和食品非常昂贵。他攒的几百元钱也花的净光。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非常难过和着急。于是她对文天说:
“文天既然户口落不上你的弟妹也找不到工作你爹瞎眼模糊的也本能干啥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老家是回不去了回去会让人笑话的。我看不如我们回通化吧。那里还有你三叔和你三爷爷我们去投奔他们也兴许能有出路。”文天说:
“娘我本以为你们来了落上户口再慢慢的给我爹和弟弟找份工作咱也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没有户口找工作是很难的。既然你们要去通化我也不拦你们了。到了通化以后别忘了给我来封信我也好放心。”
当天晚上文天把全家人送到车站给他们买了车票然后送他们上了火车。6月末的天气虽说是北方但也有些闷热加上坐车的人多显的车厢里很沉闷和燥热。文进一家人这时的心情和来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来的时候是抱着满腔的希望而现在确是闷闷不乐心情沉重的象有块铅在往下坠。全家人坐在火车上低头不语……
凌晨4点多钟列车上开始查票。当列车员查到文进他们的时候问他们到什么地方母亲回答说到通化。列车员说:“你们的车票就到伊春都过了一站了下站马上下车。”
他们慌了文天不是说让他们到通化吗?为什么车票却买到伊春?细想起来大哥可能是没有钱了要是说出来怕父母不高兴故此没说。要侥幸能到通化不也省一笔钱吗?文进是这样猜想大哥的。
车站到了他们就这样被列车员无情的撵下车。父亲挑着行李摸索着走在前头母亲跟在后面文进兄妹三人紧跟着母亲来到了车站候车室。这时天才刚刚放亮。天亮以后文进一行5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逃荒要饭的。他们顺着铁路线由此向南走着。走到中午实在饿的走不动了。文进说:
“娘我饿了走不动了我们歇会吧。”
娘看到文进还有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比他小9岁的弟弟眼泪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母亲说:“看见了吗?前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我们上小河边歇着。”
来到了小河边他们再也走不动了。他们坐了下来这时文进说:
“娘。我们吃什么呀?”娘说:
yuedu_text_c();
“先把咸菜拿出来看到路边的榆树叶子了吗?吃榆树叶子就咸菜渴了到小河喝口水。”
于是他们大口大口的吃着榆树叶子……6月末的榆树叶子确实有点老的让人嚼不烂。但不管怎样还有咸菜就着也可以勉强充饥。那时文进16岁春兰14岁文占才7岁。无论如何文占是吃不下去的,他只在一旁看着他们吃看着看着就默默的掉下了眼泪。母亲看到这种情形心如刀绞。此时此刻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语又有什么办法呢?昨天上车的事候文天给买了1o个馒头早晨的时候就吃光了这可如何是好?要这样继续下去非饿死人不可。母亲想到这里对大家说:
“咱们赶紧往前走吧到有人家的地方去讨口饭给文占吃我们不能就这么等死啊!”
母亲说完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大约走了一里多地前面有户人家。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家里的男人都下地干活去了。此时母亲上前去叫门一会工夫从里边出来一个2o多岁的农家媳妇。只见她身材高挑头上梳着两根一尺多长的辫子一张白净的脸一双大眼睛很有神采长的很漂亮。不等来人开口母亲先向那年轻媳妇开了口。母亲就把事情的原委从头说了一遍。那年轻媳妇听完后说道:
“看到你们这个样子真是可怜我家现在只剩下一些面糊糊请进来喝一碗吧。”
于是母亲一行人进了院子。那年轻媳妇盛了满满一碗玉米面子粥送了出来母亲端过饭碗送到文占手里文占此时已经饿的眼冒金星接过碗来三下五除二喝了个净光。唉!总算是饿到极处又吃了一顿饱饭。母亲对那年轻媳妇千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