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总共的两份农具,而经济条件一般的群众分一份,而后在这两类内部按照土地面积再进行分配。
干部们认为这样可以保障基本的公平,同时在“较差”和“中等”两类当中又可以灵活地进行农具分配,基本可以满足兼顾公平与生产力的要求。于是张兴满就安排秋穆到镇上去买这些农具,买回来之后再来给群众分。
不过秋穆表明她不擅长挑选农具,加上她也的确不会赶车,所以只好又换了个人选,让一个叫丁小米的民兵队员替她去了。这个姑娘别看才十七岁,赶车和照顾牲口的技术却是一把好手,而且平时执行民兵队的任务,对于周边的路也比较熟悉。
丁小米很快就把所有的农具按照方案上写的买妥了,并且还富余出来一部分粮食,用作村公所的“机动资金”。村公所赶在冬至之前挨家挨户地调查了乡亲们的物质状况,拟出了三类物质条件的名单,并且在中央空地上贴出来公示了。
如果说之前民兵队要公示什么得贴得到处都是、挨个儿人地问,现在村公所贴出来个什么东西,很快群众便都围过来看了。这大概是因为现在群众知道了村公所的确是为群众做事儿的,收了汉奸家的地和财物,也都是分给了群众。因此,丘阳的乡亲们便开始逐渐对村公所关注起来,这也算得上是一种体现信任的形式。
不过这事儿可麻烦了李有河。由村公所的人自己判断得出来的划分方式,必然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群众在公示名单上发现了,便要来找治安主任提意见。同时,身为村长的张兴满和身为副村长的王元品也遭到了许多“骚扰”。
这种时候越是麻烦,越是考验干部的耐心,究竟是不是为人民服务,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至少在秋穆看来,她们仨处理得都不错。而且在这种琐碎却又繁杂的事儿上,王元品的优点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比张兴满和李有河都年长许多,又是作为普通农民干了这么多年的活儿过来的,因此对于群众的心理非常了解,也能够很快抓住群众反映问题的实质。李有河应付不了那么多群众来提意见时,王元品在这方面帮了她不少。
然而,在她们仨被群众包围的时候,秋穆这儿却格外清净。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没有人来找她提意见,但在提意见的乡亲发现这位刚回丘阳不到半年的财粮主任连谁是谁都认不太清之后,也就只能放弃了。
总而言之,和之前的几次公示一样,这次关于物质条件划分的公示过贴出来差不多有一个星期,等到群众把意见提完了,该解决的问题也都解决了,便也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民兵队把新买来的农具按照分配方式分给了群众,有几户拿到新农具的人家还送给民兵队员们一些新蒸出来的玉米面儿菜团子。
按理来说,这些菜团子是不能要的。如果收了,就未免有点儿给群众“优惠”而收“好处”的嫌疑,这是说不清楚的。可是大概在这件事儿上,无论群众还是民兵队员都没想那么多,所以那些姑娘们顺手就拿了菜团子,走在路上吃了。
李有河和秋穆家被划分到了物质条件较差的一类,因此也分得了一把犁、一把镰刀和一只大木桶,同时还有四分之一套大车1。秋穆认为这是公平的,因为她之前只有一把锄头,而李有河原来也缺着这些东西。如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