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分卷阅读16(2/2)

好的大车,可以以五百斤粮食的便宜价卖给他。

    三喜夫郎听了那价钱,反而拿起旁边正在纳的鞋底继续纳起来,故作有些忧愁地说道:“张队长,你找我可找错人了。你看我们孤儿寡父的,地也没有人种,哪里有钱买大车呢?”

    他这么说自然是要砍价,然而张兴满深知这年轻寡夫的吝啬程度,也不会一开始就降价:“哎,三喜家的地不是还有全根种么?我记得去年可是打下来不少粮食的。”

    张全根是三喜夫郎当下的一个相好,为了讨好他而无偿给他种地,甚至连自己家的地都疏忽了,无论是播种、中耕还是收割,都一定要捯饬好三喜家的地才能顾及到自己家。

    听张兴满这么说,三喜夫郎不禁感到有些理亏。不管事实如何,从思想上大家还是唾弃寡夫出墙的,而对方都已经说出来全根在给他种地,他也就不好再借口说那地的产量不行之类的话。

    然而三喜夫郎还是有别的说法:“那地是有人种,粮食也是有的,可我那两个小儿还得吃饭呢是不?你们那大车这么贵,买了之后还没来得及用,我们爷儿仨1就得挨饿了。”

    “这哪能啊。”张兴满不禁笑道,“我们来的时候,还刚刚看到你家的粮食五六个篓子都装不下呢。何况这马上就又要秋收了。”

    三喜夫郎撅了噘嘴,他向张兴满抛媚眼儿也没有用,真正上过战场的退伍战士又怎么是那么容易被迷惑的。他只好说道:“不管你怎么说,我只能给三百斤,你要卖就卖,不卖拉倒。”

    然而张兴满却说道:“如果三百斤就能买一辆那么好的大车,我借粮食都要买。三喜夫郎,你也别急着压价,先去看看那车再说。那么结实漂亮的大车全村都不会有第二辆了。”

    三喜夫郎只好出门去看那辆停在院子里的大车。

    屋里,秋穆对张兴满问道:“兴满,你打算最低多少钱把这大车卖出去?”

    单子上的估价是五百斤粮食,但这回因为匆忙,肯定要卖得少些。张兴满说道:“我希望至少四百斤能卖得上去。”而后又补充道,“如果是三百五十斤,其实也勉强可以。”

    秋穆点了点头,便起身走了出去。

    三喜夫郎原本正在检查那辆大车的铁箍是否结实,突然余光看见那个长相好看的女人从屋子里走出来了。她脸上的表情不像那个民兵队长那样严肃,却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三喜夫郎不禁把注意力从大车上转移到那人身上,问道:“哎,你也是她们民兵队的么?我之前怎么没见过你?”

    “我小时候就离开这儿了,现在刚回到丘阳。”秋穆温和地说道,对他微笑了一下儿,“对了,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秋穆,肃穆的穆。”

    “哦,你说肃穆,可是我哪知道肃穆的穆是哪个穆呢?”三喜夫郎娇声笑道,“要不,你给我写写,兴许我还能认识。”

    那时候中国农村的文盲率非常之高,别说是崇尚“无才便是德”的男子了,就连女人认识字的都不多2。三喜夫郎自然不可能知道秋穆的穆是哪个穆,并且即使她给他写了,他也多半儿不可能记得住。然而他这么说,无非就是想勾|引一下儿秋穆罢了。

    注释:

    1爷儿仨:指父子三人。“爷”在古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