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到丘阳,北平的影响也不容易波及到丘阳。这使得丘阳和别的那些在中国一九四五年的村庄没什么两样,虽然长达八年或是十四年——管它多少年——的抗战结束了,这里依旧贫穷、落后,并且甚至是充斥着封建社会腐朽的气息。
秋穆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以说她人生前二十年的经历堪称传奇。
她出生没多久就遭遇了饥荒。她的母亲到村子外面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后来听说是死了。而她父亲把她卖给了丘阳的一户姓秋的地主,那地主家的二女儿秋云海比她大三岁,于是就打算养着她以后当二小姐的仆从。后来她一面在地主家做各种低三下四的活计,一面给二小姐当陪读,倒是学了一些知识,也认得了字。
秋穆十一岁的时候,军阀来征兵。由于是按户强制征的,地主家的大小姐秋云山在年龄范围之内。于是地主家便拿秋穆替了大小姐,尽管她还不到年龄,但地主家给了征兵的军官一点儿好处,通融通融也就过去了。
结果秋穆在军队里经常挨打。并且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不光是军官,就连别的新兵也打她。她平时挨打又吃不饱饭,因此训练成绩也很差。然而由于前线缺人,她还是被送上了前线。
一年半之后,秋穆跟着军队到了东三省,真正打起仗来,好多士兵都逃了。秋穆觉得在军队待不下去,也跟着逃了。她也不知道自己逃到了哪儿。在她快饿死的时候,一个满头金发的女人捡走了她,把她带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大城市里。
后来她才知道这座城市叫做莫斯科。
于是秋穆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伊利亚(ilya)·秋。
那位好心捡走她的先生把她送到了寄宿制中学读书,而她作为孤儿又能够享受一定的社会福利,因此秋穆接受了六年苏联式的教育,并且进入莫斯科大学念书。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她偶然翻到了一本中文的书,才突然发现自己前十八年写“穆”字的方式一直是错的。
本科毕业之后,秋穆进入苏联科学院,在奥地利裔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恩格尔教授的引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便留在恩格尔教授所在的“分子钟”研究小组继续工作。
当时,分子钟小组除了作为负责人的亚历山大·恩格尔(alexanderenl)教授和秋穆之外,还有恩格尔教授的夫人格蕾塔·恩格尔(grettaenl)教授,以及另外一位比秋穆高两届的博士研究生,帕维尔·格里戈里耶维奇·诺维科夫(pa|velgrikorevichnovikov)。之后又有另外一位来自英国的博士研究生埃德加·佩里(edgarperry)留在了小组。最终分子钟小组稳定为五名成员,并在十一